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再創新高,已經突破瞭30萬億元大關。
5月23日,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傢。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51傢(包括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7傢;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3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傢。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0.78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邁入30萬億元大關。
基金數量方面,4月份新增瞭112隻基金產品,份額和凈值增長主要靠各類產品的“加購”以及行情的回暖。
從凈值增長額度來看,4月份內,貨基擔綱增長主力,在基金數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凈值從12.48萬億元增至13.44萬億元,單月增長近1萬億元。對此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近期金融機構負債端發生明顯變化,即存款出表,或者說是存款向貨基、債基以及理財轉移。
上述人士表示,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叫停手工補息以及此前一系列引導存款利率下行政策的影響,存款收益與貨基、債基以及理財等收益差加大等原因。
還有券商研報認為,理財對於“高息”存款、非標等資產可獲得性下降,可能將不得不被動提高債券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債券。理財的配置壓力也會向貨基和短債基金傳導,短期帶來配置需求。
所以,債基規模在4月份也有明顯增幅,從5.68萬億元升至6.14萬億元,環比增幅達8.19%。近期,市場再次上演“股債蹺蹺板”行情——股市迎來反彈,債市卻連續回調。但是,這一現象無礙債券型基金仍是4月份發行主力,發行份額達1179.16億份,且多隻爆款產品的募資額迅速觸及募集規模上限。
但在債基、貨基增幅迅猛的背景下,權益類產品規模增長卻較為平緩。4月份A股走勢良好,滬指單月上漲2.09%,深指上漲1.98%。在此背景下,股票類基金份額增長瞭0.75%,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再度“立功”。
數據統計,截至4月末,ETF市場共有基金947隻,規模合計2.48萬億元,環比上升3.41%。從單隻產品來看,月內有6隻ETF基金份額增加超過10億份,其中,滬深300ETF的份額增加最為顯著,達到瞭21.16億份,凈流入資金超過75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醫療ETF和恒生醫療ETF,份額分別增加瞭19.61億份和15.38億份,凈流入額分別為6.26億元和5.31億元。
此外,混合基金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在回暖行情中份額卻略有減少,從3.72萬億份降至3.41萬億份,降幅約為0.63%,然而在行情的帶動下凈值依舊增長瞭1.86%。
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方面,作為QDII資金最大的去向,港股市場在4月份領漲全球,恒指單月上漲超過7%。但美國、英國以及法國等市場卻經歷瞭回撤,疊加部分資金在港股的反彈中獲利瞭結等因素,QDII基金整體份額也下降瞭0.67%。截至4月末,QDII資產總額已經達到4795.35億元,且部分在基金合同范圍內可大比例重倉美股的QDII基金不斷增配中國資產,當前已有半數QDII基金處於限購狀態。
上海一位公募人士稱,部分QDII基金之所以調整申購額度,其中一個關鍵考量是,隨著大量資金的湧入,其外匯投資配額可能會緊張。當基金公司的外匯投資額度被完全占用時,投資者若想繼續申購基金份額,便隻能等待其他持有人贖回後釋放出的額度。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