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合並或不再是私募行業偶發的個例,而是私募管理人更好發展的重要路徑。當然,合並也並非萬能靈藥。在業內人士看來,合並後,私募管理人須在激勵機制、前中後臺體系搭建等方面做好統籌安排,這樣才能發揮合力。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合並後的私募綜合實力有待時間驗證,中長期穩健的業績與團隊的穩定性是最好的指標
私募江湖,分久必合。
繼2023年興聚投資與睿郡資產合並之後,近日陽光私募行業兩傢知名私募“合體”,上海正心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心谷資本”)和上海潤時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潤時”)同日宣佈,兩傢機構將於近期啟動業務及人員整合工作。原上海潤時私募創始人雷鳴加盟正心谷資本,擔任合夥人兼投資總監。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私募管理人面臨的挑戰具有共性,投研團隊水平有限、公司管理分散基金經理精力、合規運營成本提升等,阻礙瞭很多管理人前進的步伐。未來,合並或不再是私募行業偶發的個例,而是私募管理人更好發展的重要路徑。
當然,合並也並非萬能靈藥。在業內人士看來,合並後,私募管理人須在激勵機制、前中後臺體系搭建等方面做好統籌安排,這樣才能發揮合力。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合並後的私募綜合實力有待時間驗證,中長期穩健的業績與團隊的穩定性是最好的指標。
新動向:私募業再現管理人合並案例
除瞭正心谷資本和上海潤時,今年以來尋求合並的私募有增多之勢。
“今年以來有多傢小私募上門洽談合並事宜,很多私募創始人希望加盟成為我們公司的基金經理、合夥人,以更加聚焦於投研工作。未來,私募行業整合的案例大概率會越來越多。”滬上某私募創始人透露。
早在2023年,私募行業便出現瞭首例管理人合並案例。據公開資料,2023年興聚投資與睿郡資產完成合並,合並後興聚投資原股東將持有的興聚投資100%股權轉讓給睿郡資產,興聚投資的實際控制人由王曉明變更為睿郡資產,王曉明擔任睿郡資產首席投資官。
排排網財富合夥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認為,私募合並對於雙方的發展來說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首先,整合可以擴大規模,增強競爭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可以擁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策略,減輕單一市場或資產類別波動對業績的影響。最後,可以集中更多的專業人才和資源,提高投研實力和公司治理水平,讓公司運營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從已完成的私募合並案例來看,信任的基礎十分重要。
公開資料顯示,雷鳴2007年加入匯添富基金,曾任公司投資研究總部研究員、基金經理、權益投資副總監等。正心谷資本創始人林利軍自2004年5月至2015年4月擔任匯添富基金總經理。
雷鳴坦言:“我的價值觀、投資理念與正心谷高度一致,而且在匯添富工作時期我就與正心谷資本管理層有過共事經歷,積累瞭較為深厚的信任基礎,因此選擇與正心谷資本合並。”
王曉明也曾經向記者表示:“杜昌勇(睿郡資產董事長)擔任興全基金的可轉債基金經理期間,我是他的投研助理,因此興聚投資和睿郡資產彼此之間非常熟悉,聯系和交流一直很密切,這是兩傢私募合並的重要基礎。”
新挑戰:優勝劣汰加速後的生存焦慮
有風方起浪。管理人合並的背後,是私募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
自2004年陽光化以來,私募行業湧現瞭數以萬計的管理人。而最大私募和最小私募之間規模相差多少呢?答案很驚人,近1000倍。某第三方平臺人士直言,目前最小的私募管理人規模不足1億元,部分頭部私募則管理上千億元資產。
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當下私募行業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巨大的財富效應和靈活的投資操作,使得大量客戶資金和人才流入這個行業;另一方面,伴隨監管“扶優限劣”的不斷升級和市場的考驗,成千上萬傢小私募因投研能力不足、合規風險暴露等問題而一蹶不振,甚至直接被淘汰出局。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27日,2023年以來私募管理人註銷登記數量接近6800傢。與此同時,由於投研能力不足,泰暘資產、沖積資產等多傢昔日明星私募已泯然眾人。
生存焦慮,是越來越多的私募管理人尋求合並的原動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伴隨私募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中小私募在資金募集、投研、吸引人才等方面的劣勢進一步顯現。另外,監管之手助推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很多私募在運營、合規、售後服務等環節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生存壓力明顯加大,整合或許是中小私募破局的重要方式之一。
4月30日,中基協發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從募集、投資、運作等各個環節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規范運作提出瞭更高要求。5月15日,證監會制定發佈《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明確提出對程序化交易實行實時監控,對異常交易行為進行重點監控。
“行業生存法則變瞭。”某老牌私募人士表示,在私募行業從量的增長邁向質的提升的背景下,每位管理人都面臨挑戰,合並能夠補齊部分私募投研能力有限、公司治理水平差、品牌影響力低等短板。
新問題:合並能否成為萬能靈藥
私募合並後,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瞭嗎?答案是否定的。
“合並後的私募可能會由於股權分配不合理、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因素,面臨投研團隊不穩定的問題。而且,如果基金經理之間理念不合,也容易引發公司動蕩,給客戶帶來較差的投資體驗。”某渠道人士表示。
孫恩祥表示,合並後的私募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提升合力:一是實行合夥人制,對基金經理及核心管理層進行充分及長期的股權激勵,保證團隊的穩定;二是搭建完善的梯隊培養機制,明晰投研人才的晉升路徑,避免內部惡性競爭;三是重塑前中後臺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更高效率的資源共享。
多位業內人士還表示,對於合並後的私募,投資者要有一個“觀察期”。
首先,規模不代表實力。某私募研究員直言,部分中小型私募可能會為瞭滿足渠道“白名單”的規模要求而進行合並,搖身一變成為中大型機構,但其業績表現有待觀察,尤其是對於合並前可追溯業績較短的私募,投資者應謹慎選擇。
其次,合並後公司綜合素質存在不確定性。某私募人士稱,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傢中型私募合並多傢小私募的情況,中型私募人才隊伍快速擴張後,其前中後臺系統是否會“過載”?人才管理會否出現沖突?這些都不能確定,投資者需耐心觀察,審慎作出決策。
私募基金上海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