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識到行動 抱團高股息勝算幾何

 2024-08-13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5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沖高回落,短期市場風格再度向“高股息防禦性”切換。值得註意的是,符合“高股息防禦性”的公用事業板塊內的龍頭股股價近期逆勢迭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一則“上海某百億級私募在數月前清倉其重倉持有的某龍頭電力股,近期又開始小倉位買回”的消息,正

5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沖高回落,短期市場風格再度向“高股息防禦性”切換。值得註意的是,符合“高股息防禦性”的公用事業板塊內的龍頭股股價近期逆勢迭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一則“上海某百億級私募在數月前清倉其重倉持有的某龍頭電力股,近期又開始小倉位買回”的消息,正持續在私募圈內熱傳。在公用事業疊加高股息方向成為市場新寵時,有關機構投資者在這一方向上是否過度抱團的爭議聲,已悄然浮現。

公用事業板塊5月A股最閃亮的星

曾經被長期認為基本面乏善可陳的公用事業板塊,卻成為瞭5月A股市場當之無愧最閃亮的星。

受外圍股市高位波動、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階段性轉弱、A股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回落等因素共同影響,5月以來,A股市場先揚後抑,市場量能同步溫和萎縮。以電力為代表的公用事業個股卻逆勢走強,並同步帶動交通設施、供氣供熱、環境保護等公用事業其它細分領域個股上行。板塊內的部分個股更在近期上證指數震蕩於3100點一線時,開啟瞭一輪“股價新高競賽”。這些創數年新高乃至歷史新高的個股,不僅有中小盤題材股,還包括長江電力、中國核電、國投電力、山東高速等集機構資金合力方能撬動股價的“大塊頭”。

通達信數據顯示,除受益於樓市新政的地產板塊之外,在A股56個行業板塊分類指數中,在5月漲幅前1/4分位的,多數來自公用事業或傳統高股息的行業板塊,如電力、煤炭、銀行、保險、交通設施、農林牧漁、水務、供氣供熱等。在5月下旬以來的一輪市場調整中,以電力行業為代表的公用事業板塊,更開啟瞭一輪逆勢拉升。

公用事業板塊逆勢而上的背後,是否也有投資機構順勢而為?

上周,來自私募同業及渠道人士的消息顯示,上海某百億級主觀多頭私募在2023年末清倉其多年重倉持有的某龍頭電力股之後,近期又再度小倉位追高買回。對於這一“事後糾錯”性質的投資行為,該私募機構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回應稱,“電力股不錯,值得看好”。

消息人士進一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上述私募曾經持有這一電力股長達逾5年時間,2023年末時已全部清倉,並將清倉後超10億元的資金頭寸轉投至某倉儲物流行業的白馬股。截至目前,這一新建倉個股今年以來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截至5月31日,該股年內跌幅超7%。而其清倉的這隻龍頭電力股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近15%。

對於今年以來高股息板塊的相關表現,上海一位具有頭部券商研究負責人背景的某中型私募創始人進一步表示:“復盤來看,今年以來真正有持續賺錢效應的投資主線隻有三個領域,一是以電力、煤炭、銀行為代表的高股息板塊,二是受益部分大宗商品大漲的強周期板塊,三是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方向。其它如地產股、半導體,以及所謂受益出海的工程機械、傢電、汽車等,板塊性特征和持續性明顯落後於上述三個領域。”他分析,如果進一步以最近一個月的市況進行觀察,真正還能繼續成為投資主線的,隻有最近“明顯有新一輪資金湧入的公用事業個股”,這個新發散的方向,也是高股息板塊的一條重要支線。

抱團高股息板塊機構共同行動

近期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對多傢機構的采訪中發現,相較於高科技、先進制造類企業“激動人心的成長故事”,機構人士坦承,高股息板塊個股在基本面上多數時間“比較平淡”,無論是營收、利潤的快速增長,還是關鍵技術研發的突破或者爆款產品的出現,往往均與其無緣。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以來高股息板塊高歌猛進,究竟有什麼核心驅動力?從當前的情況看,機構在資本市場相關制度改革、低利率環境下高分紅品種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以及電力等公用事業行業自身潛在改革紅利釋放等方面,已經基本達成共識。

作為一傢較早介入高股息板塊的頭部私募機構,石鋒資產執行董事、基金經理郭鋒表示,央國企上市公司的市值在高股息板塊的比重相對較大,如銀行、保險、通訊、石油石化、煤炭、高速公路等。疊加國債收益率的震蕩下行,以及監管部門對分紅相關政策的引導,今年以來高股息板塊的熱度也持續擴散。此外,新“國九條”強調鼓勵分紅,2023年年報時間窗口中,部分A股公司超預期提高分紅率,也讓投資者切實享受到利益,並帶動市場形成瞭正向循環。在這樣的背景下,當行業景氣度提升的契機出現時,如電力改革、公用事業調價、集運價格上漲、大宗商品趨勢向上,相關板塊的個股自然會吸引更多資金關註。

景領投資總經理鄒煒表示,綜合今年以來央企負責人市值管理考核的政策導向、新“國九條”有關將資本市場轉變為“投資市場”的重要政策表述,高股息板塊的持續走強已經充分說明瞭市場對這方面的偏好不斷提升。鄒煒稱:“我們認為這是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趨勢,這不僅僅是抱團,也是市場長期投資理念的變化使然。”

與此同時,當前市場對於這一板塊是否出現機構過度抱團的爭議已經出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近期的采訪和觀察發現,目前至少有三方面跡象可以表明,高股息板塊在投資機構內的熱度正在持續攀升。

第一,近期有越來越多的公募機構通過其微信公眾號、投教文章,向投資者間接推介“高股息主題”相關策略和基金產品,並且不少紅利類主題基金和紅利指數ETF的份額近期持續增長。

第二,在私募業內,越來越多的機構對公用事業等高股息板塊興趣盎然,將相關主題類ETF納入投資配置組合,成為瞭不少主觀多頭私募介入高股息板塊的流行策略。深圳某規模超50億元的主觀私募市場部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其所在機構今年以來重倉買入瞭多傢公募的紅利ETF,且近期對相關ETF進一步加倉。

第三,不僅是主觀機構投資者,近期一些頭部量化機構也開始“破圈”推介相關紅利主題指增產品。據瞭解,5月以來,世紀前沿、思勰投資等多傢百億級量化私募,均對外定向宣發瞭最新研發的紅利優選策略、紅利指增策略。一些對此持謹慎觀點的量化業內人士表示,紅利指數或其他主題類指數、單一行業指數因其“窄基”(成份股較少)的天然缺點,往往很難做出相對於對標指數的超額收益。有業內人士更進一步表示:“與其說,相關量化私募是在紅利主題內做超額阿爾法,不如說他們是更看好A股紅利風格的持續性。”

交易是否擁擠高股息主題還能走多遠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年1月,A股市場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前期表現強勢的小微盤股板塊,在抱團瓦解之後出現集體性重挫。時隔5個月之後,究竟如何看待本輪高股息板塊若隱若現的新一輪抱團?當前,機構投資者在高股息板塊的交易擁擠度究竟如何?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在日前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持倉分析報告中表示,第一季度主動型公募基金的加倉方向可以總體概括為:增配“價值中的價值”。一方面,下遊周期中的公用事業、交運均獲增持,電力與航運港口同步獲得公募機構大幅加倉,大金融板塊中的銀行也獲得公募明顯增倉;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在央企上市公司的配置占比明顯上升,特別是增配瞭電力、航運港口、電信運營商、煤炭、工業金屬的央企標的。整體來看,第一季度公募基金調倉行為較為一致,正在明顯抱團增配高股息與資源品。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對公募等機構在高股息板塊上的抱團風險,不應過度高估。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姚旭升表示,從公募基金一季報等相關數據來看,各類機構對高股息板塊的持倉和交易“暫時並不會太過擁擠”。

姚旭升稱:“根據相關上市公司的年報、季報等公開信息,多傢公共事業上市公司的險資持股占比均超過瞭5%,目前重倉介入的機構預計大多還隻是被動型ETF和長期低風險偏好的險資。”

值得註意的是,從偏主觀的策略視角看,當前私募業內對於公用事業等高股息板塊是否已經過度抱團的看法,整體仍相對積極。

百億級私募保銀投資稱,公用事業板塊近期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至少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新“國九條”等政策對高股息、高分紅板塊構成利好,增強瞭投資者對公用事業板塊的投資意願;二是分紅能力,公用事業公司通常具有穩健的經營能力和較強的分紅能力;三是低估值優勢,公用事業板塊估值普遍偏低,作為低估值、高股息的紅利板塊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優勢凸顯;四是業績改善預期,類似電力體制改革等政策有望為相關行業帶來更大的業績空間和成長性;五是投資者偏好,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長期資金和價值投資者可能更加偏好股息率高、盈利穩定的公用事業板塊。

明澤投資董事總經理馬科偉認為,公用事業板塊具備高股息率、業績相對穩定的特征,基於部分細分領域已經出現調價或存在市場改革預期,有望成為高股息領域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但這卻並不能說相關資金在進行新一輪的抱團。馬科偉稱,股票的股息率會隨著股價和分紅波動,而分紅則會受業績和公司分紅政策影響,在這種波動之下,市場認為當前股價不足以反映其內在價值,就會選擇買入,這更多是正常的市場投資行為。對於高股息相關個股,其更傾向於從估值角度交易股票的性價比。

前述上海中型私募創始人強調,從今年以來公私募發行端數據和A股兩融數據情況看,機構資金持續向高股息方向進行抱團傾斜,更多還是得益於資金的存量博弈,以及市場風險偏好始終未能有效向上突破。對比年初小微盤股抱團行情的終結,未來當高股息板塊的超額阿爾法與市場貝塔持續累積的偏離度過大時,可能就是相關風險來臨之時。

金融板塊公用事業機構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647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区块链:5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沖高回落,短期市場風格再度向“高股息防禦性”切換。值得註意的是,符合“高股息防禦性”的公用事業板塊內的龍頭股股價近期逆勢迭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一則“上海某百億級私募在數月前清倉其重倉持有的某龍頭電力股,近期又開始小倉位買回”的消息,正
快捷菜单
TRX钱包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电话:

Copyright © 2020-2024 区块链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