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馬靜
一級市場“募投管退”四個環節中,“退”當前已排在第一位。券商系股權投資機構又如何破局?
從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和梳理來看,保持對新三板及北交所市場的投資力度、抓住產業並購機會、高度重視風險管理等均是可參考的方向。
目前,除首發(IPO)渠道外,常見退出方式還有並購、股權轉讓、觸發特定條件,以及由大股東或指定第三方回購等。市場上也在興起一些新的退出方式,比如約定期限通過分紅實現部分退出,或通過二手份額轉讓基金退出。
但根據執中近日發佈的《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流動性白皮書》(簡稱《白皮書》),IPO渠道依舊是退出最優解。2023年,以IPO日計,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收益回報倍數均值為4.8倍,相較上年同期的5.37倍有所下降。
在IPO退出方面,首正澤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新三板和北交所仍有機會。“滬深交易所上市門檻抬高,而北交所上市門檻不變。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以及政策傾斜,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中小企業及一級投資者關註。”
並購退出也受到市場廣泛關註,尤其是產業並購。《白皮書》提到,產業並購作為一種戰略性選擇,通過產業整合實現協同效應,已成為私募股權基金並購退出的重要交易方式之一。
東興投資有關負責人則在分享投後管理思路時提到,從公司實踐來看,通過合理的定價、談判和協議簽署等方式,可以降低退出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此外,考慮到目前通過IPO退出難度提升,也可積極溝通行業內頭部投資機構及並購機構,深度挖掘業務合作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均出臺多項利好政策。比如,上海年初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就暢通股權投資退出渠道提出瞭引導,上海市標志性產業鏈鏈主企業發起設立產業並購基金、大力推動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試點開展股權投資基金實物分配股票等舉措。
“從實際政策傳導效果來看,核心還是在於政府或相關部門配套資金的相關規模,以及轄區國企在股權創投方向的資金投入力度。”首正澤富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認為,對於構建資本良性循環,國企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發揮“領頭羊”作用,支配更多的資金去參與股權投資活動。
在內部管理方面,前述負責人表示,應充分尊重行業運作特點和規律,建立市場化、專業化考核評價機制,尤其是側重業務整體價值評價,不以單個投資項目作為考核對象,從制度上為業務松綁,激發業務開展力度及股權投資參與度。
東興投資有關負責人則提到,除瞭政策優惠外,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包括完善法律法規、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同時,也要鼓勵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股權投資市場,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個人等,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