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霍莉
順應房地產政策調整,當前已有建設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傢銀行推出瞭“先息後本”的房貸還款方式。這類還款方式由於明顯呈現“前小後大”或“長貸短供”的特點,一經推出就很快引發市場關註。
一般而言,“先息後本”的還款方式多用於短期的消費貸或經營貸。在房貸領域應用“先息後本”的還款方式,銀行或許有多方面考慮。比如,支持存量房貸客戶暫時減輕還款壓力,興業銀行為此推出的“隨薪供”業務,客戶可以選擇2~3年期限先還利息,此後再自動轉為此前的還款方式。不過,有的銀行推出長達數十年的“先息後本”式還款,難免有爭奪新增按揭貸款客戶之嫌,例如某銀行近日剛推出又迅速下架的“氣球貸”,該產品將風險大幅後置的設計理應引起風控的關切。
與傳統房貸中“等額本金”“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不同,“氣球貸”的貸款利息和部分本金分期償還,即前期的每期還款金額較小,但在貸款臨近到期時所剩餘大部分的貸款本金,借款人需一次性償還,正如氣球一樣“頭小尾大”。
從技術上看,“氣球貸”可以減輕借款人的前期還貸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貸款的準入門檻。尤其在房地產行業上升周期,“先息後本”式還款確實可以減輕部分購房者的還貸壓力,適合高收入或短期資金周轉困難的客戶。不過,在還款周期動輒為二三十年的房貸領域大面積采用這種還款方式,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如果為瞭更大范圍拓客,將前期月供比較小作為展業噱頭,由此放松對客戶資質的審核,將會吸引大量未來收入不確定的借款人辦理貸款。在前期,貸款客戶會產生“房子雖貴,但還貸很輕松”的錯覺。然而,正因本金還得少,隨著期數增加,還款的總利息要比傳統貸款高出很多。最後由於需一次性結清,還款人的還款壓力驟增,疊加房產價值的不確定性,“氣球”破裂的風險難免高企,隨之而來的就是銀行壞賬風險。
實際上,早在2008年、2009年,國內部分商業銀行為搶奪房貸客戶就推出瞭“氣球貸”“雙周供”“天天省”等多款貸款產品,彼時的營銷也打出瞭“為客戶省錢”的口號。不過,到瞭2011年,“氣球貸”因涉嫌炒房等問題被監管部門叫停。
當時的“氣球貸”模仿瞭美國的大額尾付貸款,後者的身影閃現於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回溯彼時危機的起源,金融機構為鼓勵人們購房而推出瞭此類貸款,包括月供隻需償付利息的貸款,如大額尾付貸款、超長還款期貸款、零首付貸款等,前車之鑒可謂並不久遠。
當前,在資產荒影響下,房貸也成為各傢銀行必爭的優質資產,特別是在“5·17”新政明確瞭房貸利率不設下限後,銀行間的競爭已趨向白熱化。在低利率環境中,金融產品的創新如何既能找到利潤增長點,又能吸引客戶目光,無疑考驗著銀行的綜合管理水平。商業銀行一定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和風險的充分披露,避免誤導借款人,同時加強借款人的資格審查,盡可能尋求有利於銀行和借款人雙贏的平衡,維護金融穩定。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