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茶葉市場出現以“金融茶”“理財茶”等名義違法炒作銷售茶葉的情況。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向茶葉市場相關經營者及行業協會發佈九條規范茶葉市場價格行為通告,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茶葉市場價格秩序穩定。
“炒茶”爆雷事件頻出
廣州市芳村茶葉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茶葉集散地之一。“炒茶”並非新鮮事,此前已經有過多起“炒茶”爆雷事件。去年年底,廣州市芳村茶葉市場就發生過廣州市昌世茶茶業有限公司的“金融茶”崩盤事件。
在傳統經營利潤日益微薄的情況下,茶商通過炒作的方式抬高茶葉價格,高價的“金融茶”往往是資金堆砌和控制發行量的結果,通過鎖倉和對敲等手段,不法茶商便能夠輕松將茶葉商品轉變為金融產品從而獲利。
新茶商是“金融茶”市場的主要潛在參與者。與2007年和2014年的“炒茶”高峰不同,2023年的“炒茶”高峰出現瞭量在價先的跡象。茶商數量的急劇下降導致增量資金無法持續,進而導致近年來“金融茶”“理財茶”的爆雷事件層出不窮。
隱藏詐騙和非法集資風險
部分茶企打著銷售高端茶葉的名義,通過炒作茶葉價格吸引投資者購買其產品。許多茶商被巨大的升值空間所吸引,紛紛購買該產品,不料此後茶葉價格大幅下跌,投資者購買的茶葉產品無法兌現預期的升值空間,甚至面臨虧損。
部分新設茶葉廠商模仿大廠商發展路徑,通過集中宣傳造勢、招攬加盟商,“另起爐灶”打造新“高端”品牌。為瞭快速變現,新品牌通過對加盟商的兜底回購條款刺激押款壓貨數量。原本隨行就市的茶葉波動,變成瞭一種“固定+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而新品牌茶葉就是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茶葉市場上這種以“註水資產”為基礎,通過承諾收益的行為存在高度的詐騙和非法集資風險。
此前,廣州市荔灣區發改局發佈告知書稱,茶葉市場有涉嫌違法的“炒茶”行為,嚴重擾亂茶葉市場秩序,影響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金融茶”“天價茶”等“炒茶”行為存在風險,交易中或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集資詐騙罪,商戶要堅決抵制相關違法行為,警惕非法集資風險。
“九不得”行為
為嚴禁以“金融茶”“理財茶”等名義違法炒作銷售茶葉,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佈關於規范茶葉市場價格行為的九條通告。
圖片來源:廣東省市場監管局
經營者定價不得違反公平、合法、誠實信用、質價相符的原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定,恪守商業道德,遵循價值規律,依法合理制定價格,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制度,準確記錄生產經營成本,自覺維護茶葉市場價格秩序。
不得違反明碼標價規定。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茶葉,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不得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進行交易。
不得哄抬價格。不得捏造、散佈漲價信息或者利用其他手段,推動茶葉價格過快、過高上漲。不得在成本未明顯增加時大幅度提高價格,價格上漲幅度不得明顯高於成本增長幅度。不得強制搭售商品,變相大幅度提高價格。
不得發佈不真實的市場價格信息。不得發佈虛假、未經證實或使人誤解的價格信息。不得利用技術手段等強制網絡交易平臺內經營者進行虛假或使人誤解的價格標示。
不得串通漲價。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得組織或號召其他經營者串通漲價、聯合漲價。
不得價格欺詐。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引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進行交易。不得使用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數字、圖片或者視頻等標示價格以及其他價格信息。不得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價格承諾。
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變相提高價格。不得采取抬高等級、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為變相提高價格。不得銷售違反國傢標準過度包裝的茶葉,不得以茶葉包裝為噱頭誘導或誤導消費者購買。
不得虛假宣傳。不得對茶葉產地來源、品種等級、功能效果和收藏價值進行虛假宣傳。不得通過組織虛假的茶葉交易和虛假的銷售排名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不得宣傳茶葉具有金融屬性,將茶葉混淆為金融產品進行違法炒作銷售。
不得仿冒混淆。不得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近似的標識,不得實施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的混淆行為,誤導消費者,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各茶葉相關經營者及行業協會要逐一對照上述“九不得”要求,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加強價格自律,讓茶葉價格回歸價值本身。廣大群眾如發現茶葉市場價格違法行為,可以通過12345、12315平臺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廣東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