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也一直是陸傢嘴論壇的特色議題。
6月20日,2024陸傢嘴論壇舉行“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 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主題會議。如何改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營商環境,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如何完善風控和監管體系?來自海內外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的七位嘉賓,深入探討瞭這些金融高水平開放領域的熱點問題。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入世”20多年來,主動有序推動金融業開放取得諸多成果,尤其是部分行業如保險、期貨,一直走在開放的前沿,為金融開放持續積累有益的經驗。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更多從制度型開放入手,如優化外資營商環境、自貿區先行先試等。金融監管部門還需繼續充分考慮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特點,持續增進溝通協調,統籌推進差異化監管等工作。
王媛媛 攝
集成果,積累開放經驗
保險業是中國金融行業中開放最早、開放力度最大的行業。其中,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是以服務保險機構為主的專業性業務領域,是現代金融保險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境內保險機構與全球超過500傢離岸再保險人開展再保險業務往來;保險業分出保費規模約2782.8億元,其中向境外分出保費約1120億元,從境外分入保費約283億元。
機構方面,我國境內專業再保險公司由2000年的1傢已增加到15傢,其中8傢為外資再保險公司,另有一傢外資再保險公司正在籌建中,全球主要再保險公司均已在我國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
中國再保險集團是再保險的“國傢隊”。“再保險作為最早開放的金融行業,在全球化發展中積累瞭一些經驗。”中國再保險集團總裁莊乾志說,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再保險在中國金融行業深化國際化進程、對外開放方面,走出相對穩健成功的實踐。目前在財產險的再保險領域,擁有的市場份額達26%;在壽險再保險領域,擁有超50%的市場份額。
在全球化風險治理體系的建造過程中,中國應發揮一定程度的引領、主導或者參與作用。在莊乾志看來,通過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推進改革,另一方面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為未來改革開放作出金融應有的貢獻。
我國期貨市場開放力度也在不斷提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國際化始於2023年。隨著原油期貨上市,以及20號膠、低硫燃料油、保稅銅、原油期權等一系列國際化品種逐漸上市,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逐步打開。
特別是“我國近年來最具創新性的期貨品種”——航運指數期貨,2023年8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上市。上市以來,航運指數期貨市場運行平穩,各方評級積極正面,並創下多個“第一”。
“作為國傢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商品期貨交易所特別依靠對外開放。”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強調,對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說,開放是必由之路,開放是手段。上期所的外向性品種比較多,對外依存度很高。隻有通過開放,才有可能把境外投資者吸引進來,參與到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形成過程中,交易所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上期所正朝著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方向穩步邁進。對此,王鳳海表示,上期所將主動對接新質生產力,加大品種開發力度。同時海納百川,吸引全球相關參與者參與市場交易。另外,穩中求進,完善監管體系。繼續探索“走出去”,便利交割體系。
尋路徑,推進先行先試
金融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需穩步向前推進。在實踐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要素市場和機構等主體持續發揮協同效應,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開放策略,積累更多積極務實的開放經驗。
作為中國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探路者,中國銀行持續發揮外匯外貿專業優勢,以更高質量金融服務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
“穩步擴大金融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更多地從制度型開放入手。”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表示,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持續優化外資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到中國展業興業。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到中國擴大投資的意願持續提升,特別是新質生產力為中國經濟恢復發展註入新的動力,這為外資來中國開展合作提供瞭新的機遇。
二是以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載體,推進上海在制度型開放上先行先試。未來,希望能夠賦予自貿區更多改革創新的自主權,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金融服務的對外開放。
三是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增強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控能力。在“引進來”方面,擴大市場準入的同時,要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在“走出去”方面,隨著金融機構海外業務的拓展,關註跨境投融資渠道潛在的風險傳導,強化對海外業務風險的管理,不斷提高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風險的應對能力。
1994年,在一場影響深遠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中,外匯交易中心應運而生。2024年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成立30周年,其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中留下無數精彩瞬間。
金融開放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不同時期對開放的要求不盡相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表示,我國金融市場開放一直以漸進式、管道式為主,在當前立足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建設金融強國目標指引下,以往由金融資源和要素流動驅動的開放,有必要向制度型開放轉變。
對此,她談瞭三點建議:首先,要對標高標準的經貿規則,特別是金融領域的一些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金融市場的法治建設是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根基。
其次,推進制度型開放應該從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開放路徑。目前,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進行債券交易占比超過60%。“互換通”上線一年多,成交規模實現瞭數倍增長。
此外,金融制度型開放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底色,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應訴求,增進溝通協調
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應持續傾聽來自一線的呼聲,針對性解決外資金融機構在展業興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對於不少外資金融機構來說,中國都是其重要的市場。同時,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來華展業,優質的營商環境必不可少。作為金融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金融監管的高效,也給他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跨國合作非常重要。花旗日本、北亞和澳大利亞地區總裁龍明睿(Marc LUET)表示:“我們高度贊賞中國監管部門對跨境數據傳輸做瞭很多工作,表現出足夠的靈活度。這樣的工作態度和成果,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都至關重要,也可以提振市場主體的信心。”
制定跨境數據傳輸的規則和政策,減少相關領域的障礙,使國內外金融機構都大為受益。龍明睿說:“我們希望中國政府繼續積極主動與市場主體進行溝通協調,更好地簡化程序。”
營商環境的穩定,對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龍明睿表示:“我們看到瞭中國持續進行金融開放的努力和決心,國際社會也非常期待繼續看到中國市場表現出足夠的透明性和一致性,政策能夠保持一致和透明,讓我們對營商的未來有更好的預見性。”
外資金融機構能憑借集團全球網絡資源、產品優勢,在中資企業機構“走出去”和跨國企業“引進來”上,為提供相對有競爭能力的跨境產品和服務作出貢獻。
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財務官兼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何耀東說:“我們很高興看到監管部門已經關註到外資金融機構這方面的特色,在一些具體金融舉措方面做出差異化的考量。比如,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境外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專項主承銷商評定等方面。”
他也提出瞭一些期待,未來中國金融管理部門在監管法規、市場準入、日常監管指標制定過程中,繼續充分考慮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特點,逐步實現基於風險分析、差異化監管,進一步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華健康發展。
此外,打造一流資管市場是高水平金融開放的重要環節。資管市場在開放的同時,也帶來更多先進的國際發展理念。路博邁集團首席營運長安迪·科馬羅夫(Andrew S.KOMAROFF)表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需要循序漸進的演變和發展,可用“DISNEY”縮寫來概括。
科馬羅夫介紹稱,“D”是數據管理,“I”是創新,“S”是標準;“N”是初期,目前很多中國企業還處於初期階段;“E”是環境;“Y”是收益率,通過提供風險調整吸引力的產品,讓個人能夠選擇更多的證券,並且給他們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
機構金融開放保險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