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趙心怡
東南亞,正在成為中資券商出海“新站點”。
隨著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愈加堅定,為其提供金融服務的中資券商也越來越重視國際業務佈局,共同投身到全球化競爭的浪潮中。
與上一波集體“落子香港”不同,此次中資券商紛紛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在中資企業“產業鏈遷至東南亞”的帶動下,券商提供跨境並購、融資、資管及匯率風險管理等服務的空間擴大。還有券商表明,此前在香港市場更偏重跨境業務發展,東南亞市場將更註重本土業務拓展。
從政策層面來看,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至“新國九條”的發佈,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已成為資本市場備受矚目的議題。其中,“國際化”作為大中型券商長期規劃的關鍵環節,也被賦予瞭重要的戰略地位。
有業內人士直言:“國際影響力的打造需要長周期、長效應、長投入。它不僅對券商高質量發展影響深遠,更有望成為推動其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
佈局東南亞
“出海”正當時
基於文化相似性、地理位置鄰近性、資本市場成熟度等因素,自20世紀90年代起,香港便成為中資券商國際化發展的戰略要地,發揮“橋頭堡”的作用。經過數十載不懈努力,中資券商海外業務發展取得瞭一定的進展。
截至目前,共有14傢中資券商實現A+H股兩地上市,超30傢中資券商在香港設立瞭子公司。按2023/2023年平均匯率換算,2023年總營收超百億元的“三巨頭”分別是華泰國際、中信國際、中金香港。其中,中金香港國際業務為集團總營收貢獻近53%,成為母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中信國際凈利潤同比增長105.77%,發展成效顯著。
近兩年,中資券商出海步伐加快,東南亞成為新的掘金熱土。中信證券在新加坡設立財富管理平臺;華泰國際在新加坡開展證券交易及企業融資業務;國泰君安國際對新加坡子公司進行增資;銀河證券將銀河-聯昌更名為“銀河海外”,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傢展業。
近年來,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保持快速增長,資本市場也日趨成熟,為中國企業開展業務提供瞭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日益密切,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東盟貿易規模達6.41萬億元(9117億美元),雙方連續4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截至2023年7月,中國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6500傢。
對此,滬上某位券商戰略總監分析稱,券商拓展東南亞市場主要受三方面影響。
首先,拓展東南亞市場是“一帶一路”國傢、海上絲綢之路國傢間的雙向合作與互動交流,匹配我國當下外交和政治環境。其次,東南亞地區與我國地理位置臨近,已成為國內產業轉移的優先選擇,資本落地東南亞也符合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最後,東南亞市場在最近5到10年也經歷瞭互聯網浪潮的洗禮,部分互聯網業務與國內生態相似。
基於此,他判斷中資券商在東南亞展業環境與國內具有一些相似性,為其海外業務拓展提供瞭一定的便利。
機遇挑戰並存
合作競爭交織
不可否認的是,揚帆出海之路必然有風險。上述券商戰略總監在提及中資券商境外業務面臨的挑戰時,提到瞭“適應性”問題,涉及政策、內控、本土化等多方面。從政策和內控層面看,他認為當地政策和文化沖突是中資券商首先需要適應的。
而在海外業務本土化方面,他指出挑戰為“客群單一性”。“目前大傢海外業務的客戶還是主要來自中資企業推薦,當地市場的自主拓展進程較遲緩。”他進一步解釋道。
在推動自身建設與業務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亦有受訪的券商人士表示,與外資券商合作也能為中資券商拓展海外市場註入“活水”。
綜合采訪來看,合作模式可考慮以下幾種:
一、以人民幣資產為紐帶,和外資券商開展相關業務的合作。如聯合開展境內外客戶全球化配置、“中國資產”的境外推薦、離岸人民幣債券共同開發等,這需要關註人民幣資產價值和匯率價值的聯動;
二、錨定金融衍生品,開發產品並提供服務。韓國、印度和東南亞的部分新興市場對金融衍生品接受度較高,可聯動外資券商共同開拓衍生品內容服務;
三、以財務投資並購為方向,在投行類服務進行互補合作。鑒於中資企業長期以來對海外上下遊需求強烈,盡管當前並購存在較大的挑戰,中資券商仍可依托財務投資和股權投資等手段,積極擴大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實現有效覆蓋。
對於未來發展,廣發證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化”是公司創立之初就確定的戰略目標之一,接下來將在跨境投行、衍生品、財富管理等業務方面重點發力,以滿足企業、居民跨境投融資和財富管理服務需求。
具體來看,廣發證券提到會聚焦財富管理、投資銀行、交易與機構業務等核心業務領域,豐富現有業務品種及服務類型,加強對境外主要市場的策略研究和海外資產配置研究,進一步提升跨境綜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跨境投融資、全球資產配置的專業優勢,為客戶提供跨境金融解決方案。
編輯:小茉
審核:許聞
東南亞券商證券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