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迎來新規則。
近日,微信發佈更新後的《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其中,新增多項直播規范,涉及出鏡畫面要求、執業資質、風險提示等。在基金從業人員入駐要求方面,《標準》新增“暫不支持從業機構為私募基金機構的用戶申請”等。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直播規則更新旨在提高直播內容的質量和專業性,加強風險提示,同時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金融科普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
微信更新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
記者註意到,近日,騰訊更新瞭《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首次發佈時間為2023年01月11日,此次更新生效時間為2024年06月18日。
圖片來源:《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
在去年12月初,《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已經更新過一次。
對於此次更新直播準入標準的原因,公告顯示,為進一步提升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的內容質量,持續優化直播體驗,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騰訊根據法律法規及《微信視頻號運營規范》《微信視頻號直播行為規范》等平臺規則。
《標準》對適用范圍做出明確官方公告,本標準的適用主體包括微信視頻號用戶、主播和連麥的用戶(以下統稱主播),在直播活動中發佈金融科普類直播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直播封面、主題、商品標題、主播的名稱與頭像、畫面背景、背景音樂、主播展示或敘述的內容等。
其中,“金融科普類直播”是指主播通過直播間圍繞金融相關知識(包括但不限於:股票、債券、基金、銀行、保險、信托等)進行科普講解。
新增多項直播規范,涉及畫面要求、執業資質、風險提示等
除應遵守《微信視頻號運營規范》及《微信視頻號直播行為規范》等平臺規則協議約定的要求外,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還應該遵守多項直播規范。
主播進行金融科普類直播,需滿足:(1)按照本標準提交準入申請並審核通過,且處於有效期(自申請通過之日起1年)內;(2)須真人出鏡。(3)進行直播的賬號僅限申請者本人使用,不得以外借、出租、共享賬號供他人直播。
對比去年12月版本,今年在真人出鏡方面,還補充要求“主播不得以小窗口的形式出鏡,且出鏡畫面需大於總畫面比例的三分之一。”
此外,未經騰訊書面許可,主播不得通過直播誘導用戶進行投資,包括但不限於:
第一,未經騰訊書面許可,主播不得通過直播誘導用戶進行投資,包括但不限於:(1)將用戶引流或者誘導至外部鏈接、應用、賬號等;(2)講解炒股軟件中的選股工具(如:操作方法、選股公式等),或推薦具體的炒股/薦股/投資理財軟件等金融產品;(3)保證投資收益、鼓吹行業走勢、展示投資前後收益對比等方式誘導購買/投資金融產品;(4)誘導未成年人投資;(5)推薦或提供具體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如:股票、基金、證券、現貨、期貨、外匯、貸款類產品/服務、保險類產品/服務等);
第二,不允許通過直播間輸出具體的投資建議,包括但不限於:(1)對具體的行業或股票板塊等進行分析預測,對未來的行情下定論;(2)展示K線圖,並對其中的數值、走勢等進行講解分析;
第四,通過直播圍繞股票、證券、基金、期貨相關知識進行科普直播,直播間需滿足以下要求:為保障知識的時效性,主播不可采用事先錄制的方式進行直播;直播間需標明主播個人真實姓名、從業編號及所屬公司;
和去年12月版本有所不同,今年還新增瞭以下三條:圍繞股票、證券相關知識進行科普直播,出鏡主播的執業崗位必須為“證券投資咨詢(分析師)”或“證券投資咨詢(投資顧問)”;
圍繞股票、證券、基金、期貨相關知識進行科普直播,直播間畫面需標明對應風險提示語。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公司不保證基金保本保息,請謹慎投資”等;
圍繞股票、證券、基金、期貨相關知識進行科普直播,若涉及引用具體投資理財產品過往的業績,需在相應位置添加相關提示語表明展示數據為過往業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如:“歷史數據僅供參考”。
加強金融直播規范,促進金融科普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對於近日最新更新的《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更新旨在通過提高直播內容的質量和專業性,加強風險提示,保護投資者利益,並促進金融科普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
滬上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電商負責人認為,今年新增的多項直播規范,一方面,更進一步提升主播專業性,不僅做到理財產品的買者自負,也做到對主播的約束力,可謂是播者自負。另一方面,進一步在顯著位置提示投資理財的風險,主要針對非公募基金機構和個人主播,在提示風險這塊公募基金一直做得比較嚴格。
“規范展業的責任,不僅到機構,也要到從業人員個體。對於金融科普類主播,無論是出鏡畫面的比例要求也好,或是要求標明主播個人真實姓名、從業編號及所屬公司也好,本質上應該都是規范落實金融從業人員的管理要求。”華南一位基金公司品牌負責人談道。
他同時指出,當前很多關於股票、證券金融知識的科普直播,或多或少會涉及宏觀、行業和標的分析,本身即屬於證券投資咨詢的業務范疇。因此相關舉措的落實,有助於過濾掉那些不具備金融專業知識的主播,避免不具備專業資格和執業素養的人員為博取流量而嘩眾取寵或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惡意引導,即有利於健全投資者保護的制度機制,也有利於維護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和金融市場秩序。此外,相關投資風險、過往業績的提示,本質上即使對投資者的提醒和保護,也是對主播本人及其所屬機構的展業風險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對於直播平臺的責任邊界,也是一種明確和保護。
滬上一位市場部負責人坦言,其實在抖音、微信個人號等平臺上時常有針對專業內容的非專業科普,最終造成的結果往往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對於科學金融知識的普及造成瞭非常大的困擾。此次微信涉金融直播規范的更新,進一步明確和規范瞭對於涉金融直播內容的規范性和資質要求,有助於杜絕非專業人員“造謠式”科普,增強投教內容的專業性。
新增“暫不支持從業機構為私募基金機構的用戶申請”
對於有意向進行金融科普類直播的用戶,《標準》列舉瞭具體的申請和撤銷流程。針對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的個人和企業主體資質,《標準》均提出詳細要求。
對於銀行、銀行理財子、銀行信用卡中心、基金、證券、保險以及信托等各類金融企業直播主體,《標準》還明確瞭不同的資質要求,對其可直播范圍也進行瞭明確。
圖片來源:《視頻號金融科普類直播準入標準》
對於個人主體,“標準”也提出瞭較為規范的資質條件。以基金從業人員為例,主播需要提供主播個人在基金業協會公示在職狀態和崗位類別的鏈接和主播身份證正反面照片、主播手持身份證照片等,可直播范圍為“科普基金類相關金融內容”。
記者註意到,和去年12月版本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在基金從業人員入駐要求方面,《標準》明確顯示“暫不支持從業機構為私募基金機構的用戶申請”。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風險控制角度。私募基金通常涉及高風險投資,對投資者的專業要求較高。暫不支持從業機構為私募基金機構的用戶申請,可能是為瞭防止不專業的投資建議誤導普通投資者,減少潛在的投資風險。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從合規性角度。私募基金的運作需要遵守嚴格的法律法規,包括投資者的資質審核、資金募集方式等。視頻號作為內容發佈平臺,需要承擔起對發佈內容的監管責任。收緊私募基金的直播可能是平臺在自我監管和響應監管要求的一種表現。
他強調,從保護投資者角度,普通投資者可能缺乏對私募基金運作模式和風險的深入瞭解。視頻號對於私募口子的收緊,有助於保護投資者免受不實宣傳和潛在欺詐的影響。
滬上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此舉可能因為私募基金因為準入門檻高,風險大,本身有較高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也不允許針對不特定人群進行業績展示和銷售。直播過程中進行合格投資者管控和認定的可行性不高,管控難度也較大,存在較大的公開宣傳合規風險。
“金融直播內容的規范化有助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秩序,防止市場出現過度炒作和投機行為,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一政策可能會對私募基金行業的宣傳和市場拓展造成一定影響,迫使行業尋求其他合規的宣傳渠道和方式。”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談道。
此外,記者註意到,在最新的《標準》中還新增對專傢學者、企業董監高等個人主體的入駐要求、資質要求、可直播范圍。
視頻直播騰訊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