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成科技、綠色貸款,虛增空轉?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水分"待擠壓

 2024-08-13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方向上,科技、綠色、普惠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倡導的領域,也是當前商業銀行財報中重點展示的內容。從披露最為詳盡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看,上述三項的信貸規模增速、客戶數增量多高於其他行業的投放。值得註意的是,在各項信貸考核任務下,為堆高相關考核領域的

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方向上,科技、綠色、普惠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倡導的領域,也是當前商業銀行財報中重點展示的內容。從披露最為詳盡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看,上述三項的信貸規模增速、客戶數增量多高於其他行業的投放。

值得註意的是,在各項信貸考核任務下,為堆高相關考核領域的貸款規模,變造、虛增相關貸款,也造成瞭信貸數據不實的現象。

近日,《國務院關於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披露,部分金融機構信貸數據不實,偏離服務實體經濟定位,其中有6傢金融機構將其他類貸款違規變造為科技、綠色、涉農等重點領域貸款,還涉及信貸投放虛增空轉。

值得關註的變化是,隨著今年以來信貸投放節奏,金融機構或將從對“量”的追求,更多轉向對“質”的把控。

變造重點領域貸款

近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報告瞭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審計署審計瞭4傢重點金融機構政策落實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信貸數據不實,偏離服務實體經濟定位,以及金融資源供給結構不夠優化。

其中,在信貸數據不實方面,有6傢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含金量不高,有的將其他類貸款違規變造為科技、綠色、涉農等重點領域貸款。同時部分信貸投放虛增空轉,其中5167億元即貸即收,在考核前發放、考核後收回;還有的等額存貸,企業在貸款前存入等額存款或貸款後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銀行。

在金融資源供給結構方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重點領域“加”的成色不足,審計署指出,有4傢銀行680.59億元名義上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轉套利。

另一方面是,限制領域“減”的力度不夠。至2023年底,上述審計署報告指出,4傢銀行未完成2023年底前出清任務,仍為461戶“僵屍企業”等保有貸款餘額314.41億元,其中34.84億元為2023年新發放;306.09億元風險資產通過“無效重組”、違規展期等方式虛假盤活,長期以“仍未不良”的虛假形態占用信貸資源。

上述審計署報告指出的問題,與2023年有相同之處,2023年的審計報告指出,銀行存貸業務違規問題較高發,多表現為變相高息攬儲、存貸掛鉤、貸款審查不嚴等。

此次,審計署的數據給與瞭行業警鐘。在當前融資需求不振,信貸投放增速不及預期的大背景下,政策導向型信貸領域投放,在保證量的同時,也要保真。

記者粗略統計,僅涉及“以貸轉存”相關違規事項的罰單,自2023年至2024年6月底,就有28條,在違規操作中,有的銀行違規以貸轉存,滾動辦理存單質押貸款;有的貸款資金部分回流轉作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以貸轉存進行返利;或者主要是以貸轉存,虛增存款數據等。

高歌猛進式投放下警惕“高水分”

與科技型企業貸款投放相比,普惠小微信貸的增速高峰期早於前者。可以發現,近兩年涉及小微企業虛增、數據不實、貸款分類不準確或企業劃型不準、貸後管理不嚴等相關罰單增多。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不少銀行為瞭完成普惠、小微貸款等方面的監管考核任務,與企業達成默契合作,要求其與銀行在月末、季末節點互相配合,比如月末提款,月初再“換掉”貸款,以實現數據上的達標。

為完成小微企業“貸款量”和“客戶數”等指標的增速,對較大企業的信貸進行包裝,拆分出小微信貸,成為一種常見的操作。(《太亂!大型企業貸款硬拆成小微貸款,還有銀行將員工房貸包裝成小微貸款…監管亮劍》)

經粗略統計,自2023年年初至2月22日,在不到3個月內,銀保監系統披露瞭9條涉及小微信貸數據“虛增”、“不實”、“劃型不準”等與“沖量”有關的罰單,接近2023年全年的相同類型的罰單數量。

記者最新梳理罰單信息發現,2023年下半年至今,各地監管部門開具的罰單中,有六傢銀行涉及虛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或數據,包括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的分支機構,以及區域銀行中的浙江民泰商業銀行嘉興分行、安徽霍山聯合村鎮銀行、六安農商行。

其中,中國銀行洛陽分行收到的罰單還披露瞭該分支行的具體違規操作,即為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任務目標,通過存單質押等方式發放無真實用途貸款,虛增小微企業貸款規模。

在金融資源供給結構方面,《審計報告》還披露,重點領域“加”的成色不足,4傢銀行680.59億元名義上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貸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轉套利。

在政策導向及市場紅利下,銀行業對“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的重視,近年被提到瞭前所未有之高度,各傢行科技類貸款餘額增速屢創新高。(《一線調研| 擺脫科技金融"價格戰"!銀行兩種新打法尋求破局》)

從增速上,A股42傢上市銀行中,2023年末大多數銀行科技類貸款相較上一年末的增速超過瞭20%,其中,招商銀行、廈門銀行、鄭州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的科技企業貸款同比增速超過瞭30%。

從規模看,國有大行是科技類貸款投放的主力,甚至有國有大行科技企業類貸款規模站上瞭萬億元規模;不少股份銀行的科技貸款規模站上5千億元規模。

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相比,各傢銀行也於近兩年才開始紛紛發力向科技型企業投放,發力科創金融。記者粗略統計從2023年以來的罰單信息,當前涉及科技金融領域的貸款罰單並未有出現。

與小微信貸的考核口徑相對明確相比,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科技金融需要顛覆傳統的信貸思維,但在具體操作中的如何對科技企業認定、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增長潛力如何評估等都存在不小現實難題。審計署的上述報告,也在警惕,前期“高歌猛進”式投放,後面吃“罰單”。

隨著各傢銀行科技類企業投放額度的猛增,這其中的“水分”有多大?在信貸規模增大的同時,科技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控問題如何把握?上述兩個問題值得思考。

校對:陶謙‍‍‍‍‍‍

機構銀行貸款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647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区块链:在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方向上,科技、綠色、普惠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倡導的領域,也是當前商業銀行財報中重點展示的內容。從披露最為詳盡的上市銀行年報數據看,上述三項的信貸規模增速、客戶數增量多高於其他行業的投放。值得註意的是,在各項信貸考核任務下,為堆高相關考核領域的
快捷菜单
TRX钱包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电话:

Copyright © 2020-2024 区块链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