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论坛透视一个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纪实

 2024-07-18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The economy is the cornerstone of every historical era.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builds the nature of the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not only shapes the city of Shanghai and safeguards national securit

The economy is the cornerstone of every historical era.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builds the nature of the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not only shapes the city of Shanghai and safeguards national security, but more profoundly, it will also craft the character of this era.

2008年7月5日,上海西郊宾馆,上海市委、市政府向来沪考察的中央领导汇报工作。

会议室内,每个席位上放着三份材料:一份是会议议程,一份是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关于调整经济结构、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工作汇报》,还有一份是替国务院起草的《关于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这三份材料中,第三份最为特别,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最希望国务院支持的内容,而且谋划多时。

彼时的上海,处境微妙——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将在17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

上海GDP增速下滑的背后,是经济转型之痛。在全国很多城市的经济结构还是“二三一”的时候,上海先人一步,率先进入“三二一”的转型——“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改造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与此同时,一群“黑天鹅”正在头顶盘旋。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酝酿并即将蔓延。

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自身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遇到了全国其他地方没有遇到的问题。

在此之前,上海已经开始行动。

“上海应该勇于‘冲一下’。”中央领导曾对上海主要负责人说。

“冲一下”,是要在转型阵痛中尽快找到超车之路。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上海的共识。

金融,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题中之意。

2007年底,屠光绍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之职调任上海担任副市长,分管金融,协管财政、税收。

将金融干部调任地方任职,上海开了先河,也透露出上海发力金融的意图。

“当时让我从北京调到上海,其中有一个任务,就是上海要承担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任务。”屠光绍对这次调任的说法,也验证了上海的意图。

屠光绍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工作,还曾担任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这些经历使他成为既熟悉中央金融各部委工作,又了解上海情况的官员。在当时,屠光绍调任上海被视为沟通中央与上海在推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问题上的不二人选。

“一个金融中心,一定要有它的形象,有它的标志,要有它的品牌。怎么样体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当时我到了上海之后就考虑研究,是不是通过建设一个全国性的论坛,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营造新的形象和品牌。”

半年后,2008年5月9日,浦东香格里拉酒店,首届陆家嘴论坛开幕。

“伦敦和纽约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两个地区处于不同时区。我们需要有第三个不同的金融时区,位于东亚,这样整个世界才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交易。上海有多大机会成为第三个世界金融中心?”首届陆家嘴论坛上,时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发问。

是发问,也是上海剑指全球金融“第三时区”的雄心。

“这是一个时间问题,上海肯定会成为这一区域的金融中心。”美国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肯尼斯·刘易斯(Kenneth Lewis)回答。几个月后,接连吃下全美最大按揭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和全美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后的他,成为新华尔街之王。

首届陆家嘴论坛之后,屠光绍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建了研究班子,加速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的研究,逐步形成初步方案,并在中央领导到沪考察时呈送了上去。

这就有了开头西郊宾馆的一幕。

几个月之后,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19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一份为上海量身定制的文件,同时也赋予上海重要使命——到2023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标志着继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1.0时代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2.0时代。

2023年,上海交出第一份答卷: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市长龚正宣布,上海已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是其中之一。

2023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规划的颁布,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3.0时代。

可以说,陆家嘴论坛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生。

此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主题,与每一届陆家嘴论坛紧紧绑定。而每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来自全球金融智慧的交织碰撞,也深刻影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走向。

明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下一个交卷的时间即将到来。

金融市场加速集结

国务院19号文发布至今,十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步步,只需简单梳理,就足以震撼人心。

这是金融市场吹响冲锋号的十五年。

2009年11月,上海清算所落户外滩,正式挂牌营业。2010年11月,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登记托管业务顺利上线,成为上海清算所的第一项业务,从而搭建了创新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平台。如今,该业务已经成为上海清算所的业务支柱之一。2011年12月,上海清算所正式推出债券现券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成为中国银行间市场的第一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成为中国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机制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2010年4月,在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三年多之后,股指期货正式启动。这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品种。4月16日,中国内地首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挂牌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由此实现了由“单边市”向“双边市”的转变——投资者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也能通过股指期货对冲风险。继中小板、创业板推出之后,随着这一产品的推出,有了现货与期货,中国的资本市场终于完整了。

2011年1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正式宣布启动,意味着上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架构——场外市场开始建立;这也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框架之下,又推动了一个新的市场板块诞生。

时至今日,上海股交中心正通过两大抓手——“认股权”“专精特新”专版,成为服务科创、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2023年10月,上海股交中心成为全国第二个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所谓认股权,简单来说,是一种选择权——一家科创企业拿到投资机构资金时,按约定给投资机构一个选择权,在未来某一时期,投资机构可以以优惠价格入股该企业,或者将认股权转让给第三方变现。认股权对于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调动投资机构的服务积极性,非常有必要。

2024年3月,上海股交中心正式开设“专精特新”专板。这相当于一个未上市优质科创企业池,科创企业由此可以“向上输送”——截至今年3月31日,上海股交中心累计为沪深北交易所直接输送上市公司22家,被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收购40家,为新三板输送转板挂牌企业111家。

2013年9月,国债期货重新上市。此时,距离国债期货因“327”事件被关停,已过去18年。此时重启,是顺应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债券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国债期货成为债券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2013年11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刚刚两个月,资本市场一个新的交易平台就借助自贸区启航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日后,正是在这个平台上,“上海价格”再添新成员——“上海油”。2023年3月,酝酿了17年的期货品种——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推出。它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参与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重要一步。

先于“上海油”诞生的“上海价格”是“上海金”。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启动。黄金交易国际板设于上海自贸区,以人民币计价,全球投资者都可以参与,是自贸区落地的首个“国际板”。两年之后,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推出人民币定价的黄金。自此,“上海金”价格形成机制在贵金属市场上不断发挥作用,逐步使“上海金”成为与“伦敦金”“纽约金”比肩的全球黄金市场价格基准。定价影响力,是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2016年,三个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同一年落户上海:

6月,上海保险交易所揭牌,成为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又一大亮点。2023年6月,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再保险国际板的正式启动是建立上海保交所的精彩回响。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票据交易所,它的成立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一大创新,就在几天前,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建设面向企业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

同年12月,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彼时,中国信托业的管理规模已仅次于银行业,成为金融业中的第二大子行业。

2023年6月,“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现场,科创板正式开板。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板块,更重要的是市场制度的创新和成型,架起了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通道,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到本届陆家嘴论坛,科创板正好迎来开板五周年,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5年来,科创板接纳了573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达9107.89亿元,总市值逾5万亿元。这一为国家动能切换而生的资本板块,正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2023年12月,中国第一只股指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破茧诞生。至此,中国资本市场集齐了股票现货、股票期货、股指期权,形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立体的产品结构,资本市场更具有稳定性。

2023年8月,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正式挂盘交易,这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形成协同联动。

打造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扎实推进的十五年。

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元年。7月,中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落地上海,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全球经济受美元霸权影响的现实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重大,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自然也成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的金融中心,一定要和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要依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在伴随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拓展了市场广度和深度,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密切相关、相互支撑和彼此促进的。”屠光绍对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作出阐释。

2016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纳入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于10月1日正式生效,并将3个月国债收益率作为人民币代表性利率,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中国人民币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跨境支付结算需求迅速增长,建设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成为必然要求。其实,早在2011年,央行便开始投入开发独立的跨境支付工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2015年10月,CIPS一期成功上线运行。

运行两年之后,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披露:CIPS将落户上海。

2023年3月,CIPS二期投产试运行,10家中外资银行同步试点上线,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跨境资金的清算、结算效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李刚、高洪民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全球性的人民币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只有上海成为全球性的人民币跨境金融循环枢纽,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2023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上海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占全国的四成以上,证券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约六成。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主渠道银行,在其境内机构跨境人民币收付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市分行涵盖其中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侧面显示出上海人民币收付对全球的覆盖面较广,也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吞吐人民币资金的枢纽地位。

金融开放先行先试

这是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十五年。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揭幕。自贸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金融改革开放,这标志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步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自贸区金融的一大亮点是——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该账户是银行为客户在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开立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属于人民银行账户体系的专用账户。FT账户构建了新的中国特色资本账户开放的渠道,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进行了创新性的制度探索。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率先试点了负面清单制度,并在金融服务、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多领域、多层面进行实践。没过多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发布,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

2023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至此,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并逐渐成熟定型的改革成果总结上升为国家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2023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显示,负面清单的条数为27条,相比上海自贸区成立首年的190条有了大幅缩短。有观点分析认为,这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上海金融市场的开放,除了通过自贸区的先行先试,还有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探索。

2014年11月,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里程碑出现。连接上海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大桥——沪港通正式上线。沪港通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打通了两地股票市场投资的渠道,作为中国内地循序渐进开放资本市场的一大创新,沪港通的特点可以理解为,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

内地与香港的股票市场打通之后,中国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很快又再下一城。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联合公告推出债券通。债券通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债券市场里的沪港通,境外机构可以通过香港市场买卖内地银行间市场的债券。

2023年6月,沪伦通正式启动。至此,境外投资者除了通过港交所以外,还可以通过伦敦交易所参与上交所的股票交易,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再次得到提高。

“国际”成色十足

这是“国际”成色越来越浓的十五年。

2015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正式开张。这是首个总部落在上海的国际金融机构。2023年9月,位于上海世博园的新开发银行永久总部大楼正式交付使用,新开发银行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

2015年10月,上海在与世界主要金融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终于争取到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落户。中国再添一个国际金融组织。两年后,CCP12正式推出了协会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清算行业国际标准——CCP12量化披露事务标准。因CCP12落户于外滩地区,业内又称它为“外滩标准”。至此,在国际规则制定的舞台上,开始出现来自中国的声音。

除了国际组织,外资持牌机构也在持续向上海集聚,截至2023年底,上海1771家持牌机构中,外资机构达到548家,占比超过30%。

大国之城的担当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起点来看,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从彼时的7.0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8600亿元,增长超1200倍。从数据看,堪称人类金融史上的奇迹;而回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步步走来的脚印,这1200倍,却又显得扎实且合理。

今天的上海,正向着中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之城奋进。年初,上海市定下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202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4.72万亿元,5%左右的目标增速意味着,2024年上海的生产总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

作为经济总量众城之首,庞大的基数上,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更为不易。“5%左右”的目标,“不是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是一个必须奋力一跃才能实现的目标”。

“奋力一跳”是从去年底开始上海各级干部就不断重复的四个字。“坚定信心,奋力一跳”,这是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谈的第一条。

从当年落后全国经济指标时,中央领导鼓励上海要勇于“冲一下”,到如今“奋力一跳”的自我加压,这背后,是上海作为国家使命受托者的知重负重,是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自知自觉,是作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的自我超越。

“现在”是一切过去的必然结果,也是一切未来的必然起因。

一个月前,5月10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启动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下一步蓝图,即将开始绘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如此重要并必须加快建设?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近日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使命担当。

备豫不虞,意思是,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先做好防备。

“全球经济金融紧密关联,个别国家将金融武器化,滥施所谓‘金融制裁’‘长臂管辖’。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确保极端情况下我国内外循环通畅稳固,增强我们的应对信心和底气。”

经济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基石。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创建什么样的时代。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止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塑造,不止是对国家安全的维护,更深远的,还会塑造这个时代的风貌。

站在此刻,让我们再回看首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争夺全球金融“第三时区”的可能性之问。我们希望得到和肯尼斯·刘易斯一样的答案:不是可能性的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

上海陆家嘴银行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647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区块链:The economy is the cornerstone of every historical era.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builds the nature of the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not only shapes the city of Shanghai and safeguards national securit
快捷菜单
TRX钱包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电话:

Copyright © 2020-2024 区块链 Inc. 保留所有权利。